东湖开发区托管地域概述
1988年,东湖高新区成立后,依托洪山区、武昌区建设科技一条街。科技一条街为珞瑜路、珞狮路、广八路、八一路连成的P字型街道,近10公里。科技一条街位于洪山区和武昌区辖区内,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其社会事务分别由洪山区和武昌区管理。
1991年,东湖高新区先后启动关东科技工业园和关南科技工业园建设;1998年,启动了湖北软件产业基地华软软件园的建设。这些园区均在洪山区辖区内,社会事务由洪山区管理。1999年启动建设的东湖大学科技园在江夏区辖区内,其社会事务由江夏区管理。
1999年4月,中共武汉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了武汉科技新城总体规划,决定以关山二路、珞瑜路为主轴,在未来10年内建设一座面积有30平方公里,产 业园区、居住区、商贸管理区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园林式科技新城。同年6月,市委市政府决定,由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代表市人民政府对武汉科技新城实施统一规划、 统一建设、统一纳税、统一招商的全封闭管理。
1999—2010年,东湖高新区落实中共武汉市委、市政府的决定,进行了6次托管。 1999年6月21日,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将洪山区钢铁等村移交东湖开发区托管的通知》,将洪山区所属的钢铁、群英、关山、曙光村交 由东湖高新区托管。市委市政府的通知明确:4个行政村移交东湖高新区托管,不涉及行政区划调整问题,4个行政村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选举及其参政议政活 动,按照原行政区统一部署进行,东湖高新区予以配合。4个行政村的计划、统计、民政、教育、卫生、劳动、人事、土地规划与建设、房地产、环保、环卫、园林 绿化、计划生育、农村经济、农村建设、村办企业等行政事务,由市人民政府委托东湖高新区实施管理;东湖高新区管委会设立相应管理机构,具体负责4个行政村 的社会发展事业和农村经济建设等工作。4个行政村托管后的工商、税务、财政、质量监督、公安、社保等管理事务,由设在东湖高新区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管理。
2000年7月,东湖高新区托管了江夏区的郑桥、茅店、周店、东山、关山村(托管到东湖高新区改名为关南村)和中南政法学院居委会(简称5村1 委);2005年8月,托管了江夏区佛祖岭、汪田、九夫、泉岗、宗黄、杨店、大邱、大舒、湖口、邬家山、牌楼舒、大谭等行政村和该区域的居委会(简称13 村1委);2007年9月,成建制托管了江夏区豹澥镇;2008年4月托管了洪山区九峰乡及其九峰、马驿、三新、保丰、群建、新农、新建、新洪、河刘、新 跃等10个行政村;2010年5月,成建制托管了洪山区左岭镇及所属16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洪山区花山镇及所属13个行政村和花山社区、赛山村飞地、严 东湖渔场、花山渔场,江夏区流芳街及所属13个行政村及龙泉社区、龙泉林场、龙泉茶场,江夏区五里界街蔡王、吴泗、方咀、檀树岭、联益、张湾、大屋陈、星 火、罗立、白湖、牛山、何头咀、青山等13个行政村及大屋陈社区、大屋陈茶场、凤凰山五十万变电站、大垻养殖场、沙咀湖养殖场、箔咀湖、牛山湖、豹澥后 湖。
2010年6月,武汉东湖高新区流芳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2010年10月,花山撤镇设街;2011年,关东街道办事处、佛祖岭 街道办事处先后正式挂牌,九峰撤乡设街,左岭和豹澥撤镇设街,撤销大屋陈办事处(筹)设立滨湖街道办事处。在8个街道中,管辖面积最大的是豹澥街,为 92.4平方公里;管辖面积最小的是九峰街,为33平方公里。据2010年人口普查,街域内人口最多的是关东街,常住人口为188996人;最少的是滨湖 街,常住人口为12064人。
2011年,东湖高新区8个街道共辖17个社区、100个行政村和1个直属大队。8个街道分别建有中共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街道工作委员会(简称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及中共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纪律检查街道工作委员会(简称街道纪工委)。各街道党工委和办事 处按照精简效能原则,内设办公室、党群工作办、社会事务办、城市管理办和综合治理办,以服务辖区单位、企业和居民群众为重点,由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
第一章 关东街
第二章 佛祖岭街
第三章 豹澥街
第四章 九峰街
第五章 花山街
第六章 左岭街
第七章 龙泉街(曾改名为流芳街)
第八章 滨湖街
第七章 龙泉街(曾改名为流芳街)
第一节 街道概况
第一节 街道概况
一、位置
龙泉街位于东湖高新区东南部,地处梁子湖滨,东与鄂州市交界,南靠牛山湖,西与东湖高新区滨湖街相连,东北与豹澥街隔梁子后湖相望,西北与江夏区藏龙岛办事处、东湖高新区佛祖岭街毗邻。街道办事处驻龙泉覃庙集镇。
龙泉街曾改名为流芳街。流芳街因“油坊岭”得名。当地在元代是榨油作坊之地,所榨之油品质优、出油率高,故扬名四周,后油坊岭演变成流芳岭,在民国时定名为流芳。
二、土地
龙泉街(流芳街)在2001年5月前为龙泉乡,属江夏区管辖。1989年全国第一次土地资源详查数据显示,龙泉乡土地总面积为68.65平方公里,合102979.2亩,其中耕地58814.1亩,园地897.6亩,林地7840.35亩,堰塘水面11109.6亩,镇村工矿用地9278.5亩,未利用土地15039亩。
三、人口
1989年,龙泉乡辖11个村、137个村民小组,人口17467人。2001年龙泉乡与江夏区流芳街合并为流芳街,2010年流芳街成建制移交东湖高新区托管,辖13个行政村、144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后来,又把名称改回”龙泉街“。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龙泉街常住人口为14336人,户籍人口20970人,登记人口23907人。
表2-3:2010年龙泉街人口情况表(单位:人) | |||
村、社区 | 常住人口 | 户籍人口 | 登记人口 |
龙泉社区 | 609 | 1071 | 1551 |
升华村 | 1870 | 2658 | 2908 |
高峰村 | 883 | 1689 | 1788 |
新胡村 | 636 | 1182 | 1241 |
覃庙村 | 1030 | 1800 | 1997 |
玉屏村 | 1685 | 1574 | 2154 |
福利村 | 1946 | 2913 | 3181 |
魏集村 | 414 | 735 | 800 |
江王村 | 1114 | 1534 | 1652 |
营泉村 | 1320 | 1623 | 2107 |
二龙村 | 617 | 855 | 933 |
何桥村 | 867 | 1329 | 1420 |
红旗村 | 623 | 965 | 1052 |
王店村 | 722 | 1042 | 1123 |
合计 | 14336 | 20970 | 23907 |
三、自然资源
龙泉街(流芳街)地处丘陵地带,地势中间高,四周低,自然条件优越。
区域版图呈东西带状分布,境内有连绵9公里的龙泉山和凤凰山、二龙山、黄龙山,山体水体保持原始形态,森林覆盖率达30%。梁子湖、牛山湖、梧桐湖三面环绕,自然交错形成18个湖湾半岛。龙泉山下的梁子湖及其支岔湖牛山湖是武昌鱼原产地,以盛产梁子湖大闸蟹闻名。
第二节 建制沿革
一、建制龙泉街(流芳街)所辖区域原为江夏区龙泉乡,以境内龙泉山而得名。晚清时期属县东乡夹山、西径等里。民国时期设明礼乡、逊让乡。1949年6月为武昌县第四区(五里界)人民政府辖地,1950年设江王、谅马、高峰、覃庙、胡店等乡,1951年划归第八区(流芳)管辖,1956年为豹澥指导组下辖龙泉乡,1958年为同力人民公社(豹解)龙泉管理区,1961年改为区辖龙泉人民公社。1983年设龙泉乡,辖11个村民委员会,137个村民小组。2001年龙泉乡所辖“13村1委”(升华村、高峰村、新胡村、覃庙村、玉屏村、福利村、江王村、魏集村、营泉村、何桥村、二龙村、红旗村、王店村及龙泉社区)与原流芳街所辖佛祖岭等“15村1委”合并为新的流芳街道办事处,辖28个村、2个居委会。
二、托管
2005年8月,中共武汉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将属流芳街管辖的佛祖岭等“13村1委”移交东湖高新区托管。2005年11月,中共江夏区委、区政府作出决定,将属流芳街管辖的长咀、梁山头两村移交江夏区藏龙岛办事处托管。至此,龙泉街(流芳街)所辖区域即为2001年前龙泉乡的全境。
2010年5月,根据《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托管区域规划调整的通知》(武文﹝2010﹞20号)精神,江夏区流芳街成建制移交东湖高新区托管。
2010年6月,东湖高新区流芳街办事处正式挂牌。
由于龙泉街实际管辖范围实际为龙泉地区,也就是龙泉山以南和牛山湖以北区域,为方便街道工作开展,经武汉市民政局批准,又将流芳街道办事处更名为龙泉街道办事处,街道管辖区域不变。
第三节 管辖村
龙泉街(流芳街)下辖13个行政村、144个村民小组。
升华村:耕地面积3694亩,其中水田面积2629亩。有18个自然村湾,分别是新黄湾、汪家湾、大吴湾、龚家湾、下陈思吾、蔡家湾、施家咀、周家湾、墩子塘湾、大范湾、北咀湾、二范湾、罗家咀、樟树胡、魏家湾、大徐湾、细吴湾、四范湾。
高峰村:耕地面积3459亩,其中水田面积2166亩。有12个自然村湾,分别是马家咀、曹杨湾、支王咀、赵马咀、大江湾、八大家、舒段湾、中岭湾、上岭湾、小徐湾、小曹湾、大曹湾。
新胡村:耕地面积2165亩,其中水田面积1602亩。有8个自然村湾,分别是:中胡湾、新胡湾、周李湾、张黄湾、叶胡湾、旧胡湾、桥头徐、江汤咀。
覃庙村:耕地面积2395亩,其中水田面积1211亩。有11个自然村湾,分别是:夏家咀、杨家湾、何家咀、新周湾、老周湾、下街头、况家湾、帅家湾、黄付湾、杨子泉、舒堂咀。
玉屏村:耕地面积1600亩,其中水田面积1000亩。有5个自然村湾,分别是大畈湾、上街头湾、小朱杨湾、大朱杨湾、刘杨湾。
福利村:耕地面积4220亩,其中水田面积2532亩。有17个自然村湾,分别是王界湾、上陈思吾湾、下陈思吾湾、李井尚湾、甘陈湾、闵家咀湾、下陈木匠湾、上陈木匠湾、刘家咀、大蔡湾、大董湾、余陈湾、余蔡湾、陈大湾、付君林湾、樊家咀、渔业队。
魏集村:耕地面积1368亩,其中水田面积612亩。有8个自然村湾,分别是徐克昌湾、西边董湾、上樊湾、魏集湾、新屋况湾、徐陈湾、苏家咀湾、老屋况湾。
江王村:耕地面积2896亩,其中水田面积1400亩。有8个自然村湾,分别是:小咀陈湾、查家湾、李脚手、江王湾、刘子月、彭矮子、江鲁司、周熊湾。
营泉村:耕地面积2402亩,其中水田面积1703亩。有9个自然村湾,分别是营口湾、郭家畈、小盛湾、张家湾、大盛湾、舒王湾、中所涂、胡鸭子、后山梁。
二龙村:耕地面积928亩,其中水田面积550亩。有3个自然村湾,分别是小付湾、大营湾、谅马坊湾。
红旗村:耕地面积1665亩,其中水田面积792亩。有4个自然村湾,分别是大彭湾、新彭湾、张桥湾、青岗咀。
何桥村:耕地面积1941亩,其中水田面积1079亩。有7个自然村湾,分别是方王湾、付机匠湾、张谭湾、张子述湾、龙头何湾、林彭湾、邓罗湾。
王店村:耕地面积2068亩,其中水田面积774亩。有8个自然村湾,分别是江叶湾、鄂家边、王家店、梅彭湾、书斋况、墩子王、大望咀、张陶湾。
第四节 经济建设
龙泉街(流芳街)历史上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上世纪90年代开始调整农业结构,在种植水稻为主的同时发展水产、花卉和林木业。同时发展镇村工业、旅游服务业。
1991年开垦龙泉山玉屏峰下荒坡地500亩建成柑橘园。1993年高峰村建成精养鱼池300亩。1995年在沿湖地区拦网养殖螃蟹,建成螃蟹养殖基地15000亩。2000年在湖北省林业厅支持下建设了1100亩苗木花卉基地。2004年建成“螃蟹、蔬菜、茶叶、瓜果”四大生产基地,粮食总产量31502吨,油料总产值6242吨,蔬菜总产量166428吨,水产品总产量9502吨(其中螃蟹产量207吨),水果产量7499吨,茶叶50万公斤。
1990年在红旗村建流芳三砖厂。1992年建龙泉陶瓷厂和占地3000平方米的龙泉综合集贸市场。2000年建起龙泉“小醉仙”酒楼。2004年5月,武汉市计委投资建设龙泉山庄生态园,其中龙泉山天颐度假酒店于2006年建成并对外营业。
2010年,有各类工业企业7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商业贸易日交易额超过2800万元。全街完成农业增加值1亿元,规模工业产值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82元。新建村级农家店4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亿元。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亿元,粮食总产量15199吨,油料总产量2360吨,蔬菜总产量62792吨,生猪出栏10896头,家禽出笼17.22万只,禽蛋产量574吨,水产品产量6091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183公顷,施用化肥4233吨,农村用电量1357万千瓦时。
2011年6月,在武汉举办的第十一届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上,中华科技产业园落户武汉东湖高新区,选址龙泉街(流芳街)龙泉山地区。中华科技产业园将建设光电子、消费电子、新能源、节能环保、高技术服务等专业产业园,努力建设成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基地。
第五节 社区集镇建设
龙泉街(流芳街)下辖1个社区,即龙泉社区,又称覃庙集镇,区域面积2.71平方公里。
2007年12月,编制完成《流芳街覃庙集镇总体规划》、《流芳街覃庙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年8月,编制完成《流芳街覃庙集镇中心修建性详细规划》。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龙泉社区常住人口609人,户籍人口1071人,登记人口1551人。
龙泉社区人均居住面积55.5平方米,均为居民自建。集镇建有自来水厂1个,日供水能力5万吨。建有垃圾中转站2座,日清运量8吨。建有排水管网3.7公里,雨污合流经排水管网依地势就近汇入现有湖塘。镇区园林绿化带2.8万平方米,绿化率47%。集镇道路长度20公里,道路照明路灯80盏。到2010年底,居民用自来水普及率100%,液化气罐装自购使用率100%,有线电视普及率100%。
街道于2007年投资1091.98万元,建成覃庙新村2栋六层居住楼,建筑面积5760平方米。2009年投资2720.49万元完成龙泉风景区配套工程;投资1851.17万元完成了龙泉社区改造配套。2010年投资300万元建设流芳农民公墓。
为改善交通环境,2007年投资977.3万元完成13个村通村通湾公路,投资1012.44万元建成景观路,投资3051.47万元完成玉屏大道路基工程。2008年投资1361.95万元建成楚风路,投资412.25万元建成龙景路,投资71.29万元完成龙泉大道维修工程,投资346.33万元建成灵泉寺路。2009年投资332.79万元完成孝恩园路改造工程,投资1581.59万元建成楚龙路,投资491.25万元完成老凤莲线维修工程,投资60万元建成农业园路。
第六节 特产名胜
一、特产
武昌鱼:流芳街境内牛山湖是武昌鱼的故乡,湖中60亩的“鳊鱼潭”水深清澈,天然旋转,流速适宜,是武昌鱼交配繁殖的乐宫。武昌鱼以肉肥质嫩、味道鲜美、汤质清香、营养丰富而驰名中外。
梁子湖大闸蟹:境内盛产梁子湖大闸蟹。2005年,梁子湖大闸蟹经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认定,注册了原产地标识,为湖北省产品原产地标记注册的第一家。
二、名胜
明楚王墓群:位于龙泉山的主峰天马峰下。系明太主朱元璋第六子朱祯封楚昭王后,昭、庄、宪、康、靖、端、愍、恭、贺等九代藩王寝地。俗称“三龟九寝”,三龟指楚藩王前三代昭、庄、宪三寝墓碑下三个雕成赑屃的石座,九寝指九代王王寝及妃寝。昭园是朱桢及其正宫合葬处,规模最大,坐北朝南,方圆达24公顷。沿昭园右行,在峰峦崖涧间分布有庄、宪、康、靖、端、愍、恭、贺陵园,其中庄园和愍园基址保存尚好。2001年国务院公布明楚王陵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泉寺:位于龙泉山玉屏峰东麓,建于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毁于明代。灵泉寺有名僧晓然,为唐朝李邕之子李洞,湖北江夏人。唐天宝六年(公园747年),李洞、李暄为避父祸,从武昌洪山西麓移家灵泉山白云阿。因夜梦神人告以此地不可居后,又色宅为灵泉寺,李洞削发为寺之开山祖。2002年重建,占地面积100多亩。2009年11月寺院落成并举办全堂佛像开光法会。
樊哙墓:位于楚昭王陵园的金水桥右侧。原葬龙泉山天马峰下。相传,楚王朱桢迷信风水,选定天马峰下是“五龙捧圣”之佳地,强行将樊墓向东迁移200米。今墓前端立“西汉舞阳侯樊哙之墓”碑一块,离碑约10米处建有樊哙塑像,皆系1986年修复。
婆婆树:明代洪武状元曾泰母亲手植,树龄670余年。树种为朴树,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树高16米,冠幅直径14米,干径1米。四月开花,十月果熟。树根长出地面1尺多高,盘根错节。相传,楚昭王建陵寝时,以压龙脉为由要砍伐此树,被几位婆婆保护下来,故名“婆婆树”。
文章来源:http://219.140.56.173/structure/kg/bmz/zw_25011_1.htm
(责任编辑:admin)